您好,

成果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服务 > 成果推荐

胡焕华

发布时间:2024-04-22 10:34:35 阅读量: 来源:

  王执中,我国南宋时针灸学家,字叔权,东嘉人(东嘉,唐改永嘉县为东嘉州,应为浙江温州瑞安人)。约生于南宋绍兴年间( 1131~1162年),卒于嘉泰、开禧之际(1201~1205年)。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郑侨榜),曾任从政郎、将作监丞(宫中官名。将作监为皇宫中诸监之一,丞为监中辅佐官,从七品,掌管诸色工作),后任澧州(今湖南常德)、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他虽长期为官,但操守高洁,以毕生的精力从事针灸学的研究。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著有《针灸资生经》等书,为明清针灸学的研究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如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1529年)、杨继洲的《针灸大成》(1601年)及清代廖润鸿的《针灸集成》(1874年)等深受后世推崇的针灸著作,有关灸法的资料都取材于本书,可见王执中对我国针灸学作出的卓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是浙江温州地区最早一位有医学专著问世与文献记载的著名针灸医药学家(据孙诒让《温州经籍志》),民国《瑞安县志》经籍篇中对《针灸资生经》作了专文介绍。《针灸资生经》是温州、瑞安重要的乡邦文献,但在晚清时家乡却很少能见到而流传在外地。瑞安孙衣言自同治七年至光绪五年(1868~1879年)在苏、皖、鄂三省任江南盐道、按察使、布政使时,正值太平天国战争刚结束,孙氏便努力搜求当地故家散出之书,其中有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元刻本,由其子孙诒让校雠,刊在《永嘉丛书》中,才得在家乡重新流传。

  《针灸资生经》七卷,王执中首刊于澧阳(即澧州),嘉定庚辰(1220年)孟夏朔徐正卿继刊于海陵(今江苏泰县),绍定辛卯(1231年)四月望赵伦复刊于澧阳,赵复刊该书时首刊已不复存,后又由蒲登辰、叶景达、仪顾堂、笺经室等重刊。元、明流传到日本、朝鲜,清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在1959年前,《针灸资生经》的版本大约有11种:①王执中灃阳首刊本;②宋嘉定庚辰( 1220年)徐正卿刊本;③宋绍定辛卯(1231年)赵伦刊本;④元大德丁未(1307年)国氏刊本;⑤元天历庚午(1330年)叶日增广勤书堂刊本;⑥明正统丁卯(1447年)叶景达广勤堂新刊本;⑦明弘治甲子(1504年)刘氏安正堂刊本;⑧日本宽文九年(1669年)村上勘兵卫刊本;⑨朝鲜刊本;⑩四库全书缮录本;⑾八千卷楼藏影抄本。1959年以后,《针灸资生经》进一步引起医家的重视,并加以研究、整理、出版。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以南京图书馆藏影抄明刻本为底本,与元天历刻本、明正统刻本、日本宽文刻本参互勘校,并断句加圈排印,书末附校勘记和附录。王执中参校《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甲乙经》、《千金方》、《 明堂上下经》、《 外台秘要》等宋代以前的针灸书籍,不但对照古代文献对俞穴加以考证,重新订正针灸典籍的错误,而且对于文献没有收载的穴位和当时民间已经用之有效的别穴,也适当选入。对针灸之禁忌、孔穴之相距、取穴之方法、艾条之技术、食物之宜忌等,亦一一加以讨论;并博采历代名家之长,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做到“凡百氏之说切于理,自己之见得于心者,悉疏于下”,共收载内、外、妇、儿各科病证达195种,并有附属各证,附有方药,是一部因病取穴,内容丰富的临床针灸专著。正如徐正卿序称“针灸之书,至是始略备;古圣贤活人之意,至是始无遗憾”。

  王执中的医学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反对迷信,相信科学。我国古代一直有“巫、医”并称或“医卜星相”并提的传统,可见古代医家由于历史的局限,颇为迷信,凡事都要翻皇历、看风水、选择吉日治病服药。而王执中不为旧说所拘,竭力反对行针必择吉日的谬论,主张抓紧时间不失时机地行针施治。他说:“急难之际,命在须臾,必待吉日后治,已沦为鬼箓矣,此所以不可避忌也”。王执中虽生活在封建社会,但能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体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实属难能可贵。

  二、提倡针药兼施,综合治疗。当时社会上重内科、轻外科,重方药、轻针灸的现象较为普遍,王执中则表示反对。他说:“世所谓医者,则但知有药而已,针灸则未尝过而问焉”。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了如何成为良医的标准,推崇《千金方》的“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不针灸, 亦非良医”之说,反复阐述针灸与方药应全面掌握的重要意义,提倡针灸和用药交叉或综合治疗。

  三、敢冒风险,勇于提出异议。《针灸资生经》中的许多观点,与当时宋王朝颁行的被奉为经典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完全不同的。作为封建社会官吏的王执中,公然向钦定经典提出异议,当然是冒风险的。只有王执中这种具有忠于科学、不畏权势的人,才能如此。

  综观王执中一生的业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确定“同身寸”取穴法及收录奇穴。王执中是一位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医药学家。在学术上他从不墨守成规,而有不少独特的见解,如“同身寸”法就是他确定的。他认为:“岐伯以八分为一寸,缘人有长短肥瘦不同,取穴不准;扁鹊以手中指第一节为一寸,缘人有身长手短、身短手长,取穴亦不准; 孙真人取大拇指关横纹为一寸,亦有互差,今取男左女右中指第二节内庭两横纹相去为一寸,若屈指,即旁取指侧中节上下两纹角陷相去远近为寸,谓之同身寸。自依此寸法,与人着灸疗病多愈,今以为准”。近八百年来,一直作为针灸临床的取穴标准。他收录的部份奇穴,如今民间尚在运用。

  二、丰富的灸法在临床上卓有疗效。王执中治疗多用灸法,取穴以按之酸痛为准。按照他自己确定的“同身寸”取穴,在临床上卓有疗效。如元朝蒲登辰说:“旧有年壮病劳极者,灸膏育两穴,更数医不效。后得此书,按图取穴,一灸即愈。其间阿是穴法之说,禁穴许灸三壮之说,亦累试累效(禁穴艾柱止麦粒大,仍隔蒜片尤稳)。近年有为狂猘所伤者,亦尝依经灸活三人,是书有益于世多矣”。书中论述灸法极为详尽,故被后人奉为针灸著作的楷模。

  三、收录验方并保存古代医学文献。王执中很重视验方的收集和运用,《既效方》就是他搜录的民间验方的结晶。他把接触农民里医、走方郎中、药贩、药铺等所得的方药加以记录,经反复试用后再把确有疗效的保留下来,供医家参考试用。该书还保存了宋以前已经失传的医籍,如《陆氏续集验方》、《玉道单方》、《灵兰秘典》、《难经疏》、《耆域方》等的部分内容,因此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王雪苔在《略论针灸大成》中指出:“《针灸资生经》集用了《明堂上下经》,《针灸聚英》又集用了《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则是从《针灸聚英》中引出的”。可见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在针灸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著名的针灸学家高武与杨继洲曾都把它当作珍本看待,其实用价值自不言而喻。

 
上一篇:胡焕华 下一篇:杨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