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英
范振英,男,中共党员。1940年1月生,河北省元氏县人。汉族,1965年在河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从事医用电子仪器、电极、医用传感器等研究工作直至退休。研究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8年,退休8年后的他开始思考健康和医疗问题。健康学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他却发现竟然没有健康学。究其原因,认为可能与健康定义不恰当有很大关系。因为说不清什么是健康,就无法创立健康学。于是经过多年的思考,他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在此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健康学及与之相关的宏观健康学、健康护理学、健康医学工程、健康学运动、健康动机驱动力3.0等一系列创新理论和理念。
范振英不仅提出了有关健康学的一系列创新理论,也在努力践行之。2007年他出现的幻听未去看医生消失了;2011年医生说他应该马上做白内障手术,他没有做,至今他的视力没有继续变差;2021年春,心脏专家说他必须马上装心脏起搏器,他至今未装,现在没有剧烈活动时心慌的表现,仍能扛50斤面粉一口气爬上7楼;脚面上困扰他50多年的一片癣,现在已经大为缓解等,都与他践行健康学有很大关系。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应该弘扬。范振英对中医的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想法,阴阳五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范振英阐述了它们的实质及如何正确使用。
由于提出了可惠及亿万人的健康学及其相关理论,对中医发展的创新理念,以及阐述了阴阳五行的实质等贡献,范振英2016年荣获首届“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在2023年1月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学家年会上,获选“中国科学年度人物”。
首届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证书
荣获中国科学年度人物称号
1 提出健康学及一系列相关理论
在2008年,退休8年后的范振英开始关注健康时,发现虽然领导关心人民健康,人们都关心自己的健康,但却没有健康学。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对健康的贡献中,医学只占8%,而有60%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若创立健康学,人们在健康学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主观努力,使这60%的健康因素提高20%的作用,是完全有可能的。若能如此,它对总体健康的作用就增加了12%。是花费巨额财力物力和大量人力的医学所起作用的1.5倍。所以,健康学有可能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起到巨大作用。
1.1提出健康新定义
要讨论健康,提高健康水平,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健康。正确的健康定义是讨论健康问题的基础。现在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仔细分析可知,它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的人都达不到,无法使用。另外,由于它是理想状态,就不可能变化。而只有健康可以变化,才能谈论提高健康水平。所以它是不正确的。
于是,范振英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其主要内容是:人在各种对身体有利的因素和伤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必然呈现出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立足人的宏观整体,重视微观检测结果、含有中医理念的人体总体状况,称为人的健康状态。条件在不断变化,健康状态也随之而变。当有利因素占主导地位时,是健康水平较高,或者说是比较健康。反之亦然。提出的新健康定义是:健康是所有人的健康状态的统称。
显然这个健康新定义涵盖了所有人,是可以变化的。因此能够用来讨论人们的健康问题。
他还定义了健康的通俗定义:即在某些特殊场合,“健康”的含义只是定性地表示健康状态好或更好。如祝您健康,就是祝您健康状态好或更好。
1.2提出健康学
以前说不清什么是健康,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健康学。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提出健康学了。
人活着就必需有活力,可以称为人体活力或健康活力。它主要是指身体的机能、免疫力,以及人体组织的生长、恢复、修复、再生能力等。它是由人体的各个细胞的活力,组织、器官、系统的能力,以及它们协同努力、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它与遗传、所处和所经历的环境与时间长短、性格、年龄、性别、工作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
健康学应该是研究如何使人体活力增加,让人们健康状态更好、或者说更健康的科学。
但是,小孩的成长中,他们的人体活力会增加,这主要是遗传、或者说是基因决定的。医生治好了病人的病,也会使人体活力增加。这是医学的功劳,这些都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在这里不把它们包括在健康学的内容中。
即健康学是除了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治病以外,对于能够增加身体活力、减少伤害因素、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可以延缓衰老的各种原理、理论、方法、手段、措施等进行研究、创新、解释和实施的科学。
健康学能够充分发挥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的、对总体健康有60%作用的健康因素的作用,来大大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1.3提出宏观健康学
健康学和医学的对象都是人,目标都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为了说明它们的关系与区别,发表了宏观健康学。
宏观健康学是以健康学的核心“增活力”和医学的核心“治病”作为变量,进行讨论和比较。
增活力的特点是:它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很重要,时效长,费用低,副作用少,受益面广,原则上适用于所有人。它的方法、方式非常之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更有效,且必须由民众主动去做。缺点是显效慢,针对性差,至今还没有受到重视。
治病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显著且见效快,古今中外都很重视。它的对象是病人,方式是被动的,只有部分人受益。缺点是费用巨大且增长迅速,有副作用,造成大量医源性病人。
1.4提出健康护理学
医院中对病人护理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在医院外面的丧失部分生理技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的数量快速增加。在残疾人群体中,需要护理的人也很多。
健康护理学就是研究对医院以外的这些需要护理的人如何进行有效护理,通过护理来恢复、维护、促进、增强他们的人体机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理论、知识、技术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进入小康社会和老龄社会,不仅医院外面需要护理的人数急增,而且大多数人也有了一定的接受健康护理的经济条件,所以健康护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就突显出来了。
创立健康护理学,能够使其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专业教育,有利于研究出相关理论、有效方法和规律。这不仅能使被护理者得到更好的护理,而且对护理他们的人,能够学习相关理论来迅速提高护理水平,并使健康护理成为一个行业、一种职业,根据水平高低评定职称或等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积极性。
1.5健康医学工程
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为人们解除病痛的医学如此,让人们更健康的健康学也是如此。
范振英提出的“健康医学工程”(或称生物健康工程),是利用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理论,融合IT技术、3D打印、大数据以及工程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能够增加身体活力、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弥补一些人生理功能缺陷的理论、方法、手段以及研制相关的设备、器具、用品的科学和技术。
健康医学工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生命基础理论方面,需要研究与健康相关的基因、特异蛋白质、训练与端粒长度变化关系等。在运动生理学方面,要研究锻炼的种类、方法、数量、个人身体条件等与锻炼效果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各种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的条件和阈值,使其收效最大化。在研制相关仪器设备、器具器械和用品时,更是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材料和工程技术。
1.6提出健康学运动
运动并不都能增强体质、使人更健康。它们的关系可分为强相关、弱相关、不相关甚至负相关。分别是指运动对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并不是很大;没有促进作用甚至有损健康。
比如一些竞技运动的极限训练与增进整体健康水平可能是弱相关甚至负相关。
一些健身运动确实与增强体质是强相关,但健身教练说的健身,很可能是健美、负重训练、腱力训练、身体某种能力的训练等众多含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看重的是速度、力量、耐力、反应速度、平衡能力、肌肉大小、柔韧性、体形优美等一个或少数几个指标的提高。很多对增进健康是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
范振英在“提出健康学运动”的论文中,把与健康强相关的运动称为“健康学运动”,指出的健康学运动是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并且要具有科学性、安全性、普适性、经济性、动作多样性。还要重视运动量要适当,把运动方式看作与选择运动种类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等。并列举了一些健康学的运动种类及方式。
1.7提出健康动机驱动力
范振英把能使人们健康和更健康的要素称为健康驱动力。认为主要有3类。分别是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必要活动的健康驱动力1.0;通过医疗来提高健康水平的健康驱动力2.0;以及为追求更健康的动机而产生的健康驱动力3.0,或称健康动机驱动力。
践行健康学,争取更健康,最根本的一条是要自己积级主动去做。否则,理论再正确,方法再多再好,不去使用,也等于零。
人们为了更健康去锻炼身体,想方设法提高免疫力,运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健康自我管理,设法保持心态平衡等,都需要自己主动想方设法去做,并且持之以恒。所有这些,必须是有渴望更健康的巨大动机驱动力时才能完成,这个驱动力就是健康动机驱动力,或称健康驱动力3.0。
实现全面小康,人们不仅渴望更健康,而且大部分人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时间去做增进健康的事。若能在健康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健康动机驱动力的作用,人们定能更快提高健康水平,增加获得感、辛福感、安全感。
1.8我国有创立和发展健康学的巨大需求和最有利条件
健康学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我国人口众多,快速进入老龄社会,对健康学也更渴求。大力推动健康学的创立、研究和发展,这都有利于促进健康学在我国的应用和贡献。
2关于中医发展的思考
中医是我国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大力发展、弘扬。
2008年范振英写了一篇“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中医泰斗邓铁涛看到后用墨笔和宣纸给他写了一封长信,除表示赞许以外,还指出:“过去认为医学只是自然科学,是生物医学。现在加上心理和社会是一大进步,但仍不够。中医是天、地、生、文、史、哲、艺术的综合体,因此多学科相合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只有新技术革命之成就,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
中医泰斗邓铁涛给范振英的回信
时任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王国强看到后也亲笔回信给予肯定。
时任卫生部副部长 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王国强给范振英的回信
范振英非常赞成邓老和王副部长的主张。经过深入思考,范振英在后来写的“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医发展之路”一文中,提出中医的发展应该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把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来
范振英在“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一文中说到:众多自然科学的成果和先进的技术是被西医首先利用了,但它们决不是西医的专利,其中许多内容同样应该为中医所用。现代科学技术是解决医学问题的工具,不是姓“中”还是姓“西”的判据,中医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以后还是中医。而且,中医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要理直气壮,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也不要怕有人说三道四。
例如,中医完全可以使用现代检测方法来测量体温、血压、血糖、心率、骨密度等生理指标。
又比如,青蒿素救了无数人的命,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是从混合物或复杂物中提取、纯化其中的某些成分,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使用了这些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是中医。
2.2逐步用现代科学对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释
中医治病有效,说明它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尽管它使用了不同的概念、名称、推理方法等,但它与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必然是相通的,一定能够逐步用现代科学进行解释。
比如,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胃运化出精微物质(包括氧气)供身体各处使用。这与现代生理学中说的从消化系统和肺吸收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全身组织使用,是一致的。
又如,中医在解释一些部位的疼痛时,说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范振英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发现这种疼痛不少是发生在血液循环较差、血管很少的关节部位。在这些地方,包括氧气在内的营养供应较差,可能是容易发生疼痛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身体受凉、外周血管收缩,或是由于炎症引起代谢性缺氧时,这些地方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缺氧严重而发生疼痛。通过主动活动,或进行热敷、理疗、针灸、按摩、用药等方法,使这些地方血液循环改善,得到的氧气等养分多了,疼痛就会有所缓解。
当然中医中一定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内容。若能够证明它是错的,以后不再使用也是有意义的。
2.3中医的先进理念和独特方法要“走出去”
中医的先进理念和一些独特方法,应该走出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相融合,研究许多有关健康的问题,进而实现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说过的“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
比如中医的天人合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及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它符合实际,非常正确。人生活在自然界,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是基本要求,否则就不能很好生存,这是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的主要内涵。
中医的整体观也很重要。人体是个极其复杂的生物系统,各部分、各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只有协同努力,身体才能表现良好。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必须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重视从宏观研究人的健康也很重要。
基于上述观点,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用立足宏观、重视微观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吸收天人合一、阴阳等中医理念,范振英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学及相关创新观点。这可以说是中医走出去的一个例子。
3阐述阴阳五行实质 更好弘扬中华文化
阴阳论和五行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中医药中得到广泛应用。说清它们的实质及如何正确应用,对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医药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1 阴阳的实质
我们的祖先在观察世界时,发现大事物(也可称复杂事物或系统)中都包含存在差异的小事物。当然,这个“大事物”可能真的很大,甚至整个宇宙,也可能实际上并不大,但里面仍包含存在差异的小事物。里面的小事物可能是多个,但最少不能少于两个,为了简单起见,认为是两个,存在差异的小事物的差异可能有很多方面,同样为了简单,只关注一方面的差异,把这两个有差异小事物的属性,一个用“阴”来表示,一个用“阳”来表示。
所以阴阳论的实质就是:一个大事物中包含存在差异的小事物的最简化模型。
从这个基本含意,可以推出、或规定出阴阳论的许多性质和特点,如阴阳对立,阴阳互根,此消彼长,过头了就是阴阳转换等。还人为地规定了相对比较大,外,左,粗,首,刚,天,日,昼,亮……的为阳。而相对小,内,右,细,尾,柔,地,月,夜,暗……的为阴。
阴阳论的应用,一个是必须牢记,小事物尽管存在差异,但它们是始终在同一个大事物中的。比如,世界各国尽管有很多不同,但它们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中的。人和人之间有很多差异,但都希望过上好日子,都希望安定、幸福。所以我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都有阴阳论的影子。
还有一点也要牢记,就是它只是一个最简化模型,不能包含所有情况或可能,可以把正确的东西套入其中对事物进行描述、记忆、交流、传承等,但一般不能用它来推导未知结果。例如,活人是阳,死人是阴,一个人死了,是阴阳论的此消彼长,或阴阳转换。但若根据阴阳论的此消彼长和阴阳转换,推断出这个死人一定能变成活人,就不对了。
3.2五行学说的实质
我们的祖先不仅用阴阳论来描述客观事物,还发现事物(大事物或称系统)会相互作用。对于包含多个子系统的系统(或称大事物或复杂事物)的相互作用,往往不是作用于复杂事物的整体,而只是作用于复杂事物的部分子系统。这个作用,会在复杂事物中通过多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呈现在整体上的反应结果。其特点是:作用与反应之间有时间差;作用与最终结果之间,存在实质上不协调、不匹配、不直接相关。如著名的“蝴蝶效应”。
要描述复杂事物的相互作用,当然只有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作用(一对一)是最简单的。产生的作用结果,尽管多种多样,但若归纳为对被作用事物有促进作用,使被作用事物增多或增强(用“生”表示),或者对被作用事物产生拟制作用,使被作用事物减少或削弱了(用“克”表示)这两类情况,是最简单、最容易说清楚的。
在这些假设下,一个大事物与另外大事物的作用可以有四种情况:使另外事物“生”或“克”,另外事物也可以对这个事物“生”或“克”。因此,至少要有五个独立事物才能完整表示这些关系。五行就是这种完整关系的表达,而且是最简化模式。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实质。,
五行学说的实质是在复杂事物作用中,只考虑一对一、作用结果只分生或克,并且只考虑单向作用时,能完整表达复杂事物相互作用关系的一个最简化模型。
五行中借用了木、火、土,金、水这五材来表示五个独立事物。五行中它们的性质和关系是人为规定的,并不一定是五材真正具有的。
因为是最简化模型,它没有涵盖所有的关系或情况,只是给出了方向和可能,并不是必然的规律和结果。其结果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践验证。
或者反过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五行这个最简化模型作为一种工具,把实践中得到的正确结果套入其中,便于记忆、交流、传承、发展、应用。而一般不能根据五行的关系来推断未知的结果。
中医使用五行得到很好结果,是因为无数中医前辈,根据或者没有根据五行学说的思路,把在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或结论套入了五行,进行记忆、交流、传承,使中医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一些人没有正确使用五行,得到不符合实际的结果,招致有人说中医不科学、甚至要消灭中医,这是很不应该的。
阴阳论和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中医药的作用很大。但阴阳五行的实质是什么,如何正确应用?未见到科学的说明。范振英为此对阴阳五行的实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范振英老师虽然已经84岁高龄,但创新并未停止。仍为了人们的健康天天思考,日日耕耘。践行他“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奋斗到老。自己得到无限乐趣,世界也会更加美好”的人生格言。
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
范振英与工程所领导合影
附《范振英:浅谈健康学运动》
摘要:运动与增进健康的关系有强相关、弱相关、不相关甚至负相关的区别。本文把与健康强相关的运动称为健康学运动,并介绍了健康学运动的特点和一些典型的种类和方式。
1提出健康学运动
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健康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些中老年人,甚至把健康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
运动有利于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使运动更有效地促进健康?却少有人研究。本文是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阐述。
实际上,运动的目的不同,采用的运动种类不同、方式各异,对健康的作用也大不相同。比如,竞技运动的目标是争第一、拿奖牌。为此,极限训练或有风险的训练,对健康不一定都有利甚至有损健康。
健身是个模糊且包含很多内容的概念,当一个普通人说健身时,多数是指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活动,但健身教练说的健身,很可能是健美、负重训练、腱力训练、身体某种能力的训练等众多含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看重的是速度、力量、耐力、反应速度、平衡能力、肌肉、柔韧性、体形优美等方面指标的提高。很多这些健身运动对增进健康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众多参加运动或娱乐活动的普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大多是由于兴趣爱好,并对自己某些技能或技巧的进步感到高兴,这当然有利于健康,但与通过运动来使身体组织、器官的活力增强并不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运动与健康的关系有的是强相关,有的是弱相关,有的是不相关甚至负相关。若运动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健康水平,就要选择与健康强相关的运动种类、方式,并结合自己特点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坚持下去。比如,有人把与健康呈强相关的运动称作科学运动健康,并指出它与健身运动的21大区别。它的核心是避免久坐,坚持进行有氧运动,特别是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爬楼、跳绳、打球等。
健康学是研究使人更健康的科学。我把“与健康强相关的运动、或者说对健康有很大促进作用的运动种类以及选用的运动方式,称作“健康学运动”。这样不仅更恰当合理,也避免了用“科学运动健康”使人产生其他运动不够科学的误解。我提出的健康学运动与上述的科学运动健康相比,还增加了许多新内容。
要确定哪些运动及其方式是健康学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一般运动对健康都有利,即常说的动总比不动好,只是作用有大有小。至于对身体的伤害(与健康负相关),主要是因为运动过量、运动失误、选用了不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或方式等造成的。所以属于或不属于健康学运动,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即使同一种运动,采用的方式不同,也可能有的属于健康学运动,有的就不是。因此,这里说些健康学运动的特点或指标,供大家参考。
2健康学运动的特点或指标
2.1运动的目的健康学运动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让人们更健康。为此在选择的运动种类、方式、甚至做动作时,要考虑是否符合这个目的。
2.2科学性健康学运动是为了提高健康水平,所做的运动必须符合分子生物学、运动生理学等理论,以及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和活动规律。
2.3安全性健康学运动为的是增进健康,要尽量避免伤害健康。因此不要选择风险性高的运动项目及方式,还要加强防护、避免失误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2.4普适性和经济性健康学运动是让广大民众提高健康水平,原则上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参加、而且不显著增加参与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它应该是容易做的、低费用的运动。
2.5运动要适量一般健康学运动都是有氧运动,大部分还是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掌握运动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即经常说的适量运动。
包括笔者在内,人和一些动物一样,有偏懒的天性。笔者家住7楼,没有电梯时,也不感觉上楼费事,现在装电梯了,大部分上楼就坐电梯了。因此从最有利于健康的角度,大多数人的适量运动要比自己认为的合适运动量要多一些。当然有人每天跑多少公里、甚至马拉松,,或者每天走多少万步,就有点太过分了。
说到运动量,现在很多时候说消耗了多少热量。但不同人的“适量运动”消耗的热量肯定是不同的。另外,运动强度不等于运动量。用心率作标准主要是指运动强度。锻练时间的长短与效果的关系同样很大。作为健康学运动,应该多选择一些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还要有一定的持续时间。以前笔者还曾提出过“基础代谢小时”,即一天的耗能是此人一小时基础代谢消耗能量的多少倍。
笔者赞成丛远新在“老丛的运动健康科普号”中提出的成人运动健康三大原则:第一:应该有足够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即每周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150分钟高强度运动,也可以是它们的等量组合。第二:如果中高强度有氧运动未达标,少量也是有益的。第三:如果没有中高强度有氧运动,也得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要避免久坐,用任何强度的有氧运动取而代之。
但这些都只能作为参考,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条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适当的运动量最重要。
2.6运动方式甚至比运动种类更重要由于健康学运动主要是为了增进健康,不是为了比高低、争第一、拿奖牌。高超的表演技巧也不是其主要目的。
走路、慢跑应该是典型的健康学运动。但若是每天用同一个步态走一万、几万步,或者用不变的姿势每天跑十多公里甚至更多,导致膝关节严重受损。就不一定算是好的健康学运动了。
很多球类运动,是竞技运动,也是很好的健康学运动。由于球的落点不固定,进行中需要用不同的姿势,使身体的很多组织、器官都得参与,得到锻练。而且反应要快。反应灵敏也是身体健康的一种表现。这些运动作为健康学运动时,在运动方式上与竞技运动有很多不同。比如打羽毛球,作为竞技运动时,要打得狠,尽量使对手接不住;落点准,尽量接近边界线又不出界。但作为健康学运动,这些都不太重要,甚至可以不画场地、不挂球网,以便节省些捡球的时间。
中华武术,正如一个武术冠军说的那样,武术原本是进行伤人、杀人的,但作为健身(即这里说的健康学运动)必须不能有伤人、害人的动作,以免误伤别人。还要使尽量多的筋骨得到锻练。
如果每天都只在同一个健身器械上锻练,不一定算是健康学运动,但若每次都在好多个健身器械上做锻练,使很多部位的筋骨、肌肉得到锻练,就是健康学运动了。
3一些健康学运动及其方式
前面说了,要定义哪些是、哪些不是健康学运动,是很难的。下面说一些笔者认为的健康学运动及其方式,但并不是说其他运动就不是健康学运动了。
3.1步行、跑步、骑行、爬楼(山)等这些运动简单易行,基本无需费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可以自主掌握,是很好的健康学运动。
至于运动方式,是不求极限,多多益善。比如笔者每天晚上走2000多步,除正常姿势以外,还有时半蹲走,有时侧向走,有时罗圈腿走,有时高抬腿走,有时弯腰走等,使大部分腰腿部的骨骼、肌腱、肌肉都有活动,因此是很好的健康学运动。
3.2球类运动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可以作为很好的健康学运动。第一,投资较少,便于推广。第二,参与这些运动,容易达到需要的中或高运动强度和需要的运动量。第三,由于不知道下一次球到达的位置。因此动作必然多种多样,锻练了较多相关组织及脑子的灵活性。
3.3跳绳游泳滑雪等无固定程式动作的运动这些无固定程式的运动,与跳广场舞等有固定程式的运动相比,更有利于多组织活动和反应灵活性,更有利于健康。
3.4中华武术和跆拳道等各种拳术及使用刀、枪、剑等的中华武术和跆拳道等。都包含多种多样的动作和姿势。即使仅由几个武术动作组成的八段锦和简单易学的太极拳,也都包含很多动作。使身体的很多组织都参与了活动,得到了锻练。但这里说的武术是为了增进健康来练习的武术。表演和争第一不是主要目的,更不是为了伤人、杀人。
3.5一些小动作
3.5.1头颈部的小动作坚持做头颈部的运动,比如,经常正确的颈部活动能对一些颈椎病的缓解有利,多做眼部和口腔的活动,使眼部、内耳、口腔的的血液量增加,可能对延缓这些感觉器官的退化有用。一般的老年人(患帕金斯综合征等病的除外),摇头晃脑、挤眉弄眼,对健康有利。
3.5.2手的运动多动手对健康有利,笔者是认可的。在人体控制运动的大脑皮层,控制手运动的部分占的面积最大。所以动手就是动脑,所以不管是做手指操,还是干较为复杂的手工活,都对健康有利。笔者散步时手做些小动作,骑车时手指敲击车把,已经是几十年的老习惯了。最近由于需要,用了不少时间做针线活,多动手真的有利于健康。
3.5.3做家务是不错的健康学运动家务活儿种类多样,动作复杂,多为有氧运动,是包括脑组织在内的很多器官得到锻练,符合健康学运动的基本要求。若运动量不够,可以用一些中高强度的运动弥补。
3.5.4下肢的小动作对于行走不便的人,以及长时间卧床或久坐的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做一些下肢活动,使下肢肌肉及臗、膝、踝关节进行活动,对健康是重要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本人提供,发布目的为传承传统医学,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不可用做疾病诊断治疗的使用依据,发布方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