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中医药人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服务 > 中医药人

薛应中

发布时间:2024-01-31 12:15:09 阅读量: 来源:

  2024年1月21日,“第四届名老中医薛应中师徒研学会暨新弟子入门仪式”隆重举行,著名中医大师薛应中先生在会上作了演讲。他的话寄寓深远,语重心长,发人深思。薛大夫一生誓言用中医的脚走路,在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基因。大医者,厚德载物,善利万物而不争,如天地长养万物,不求回报;深耕一甲子,岐黄根深,杏林春暖,令人无尽感怀。坚定的理想信念、精湛的医学技术、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使薛应中大夫成为中医知识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医人的榜样、标杆与象征。这次研学会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不管是弟子、亲朋、受益患者,还是一些行业高层领导、国务院相关智库的研究员等,都被薛老精湛的医术和医德所折服,对他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薛应中大夫发言全文

  今天大家聚在一起,非常让人高兴。希望这样的聚会,每年我们能定期举行。

  在2022年我八十岁寿宴上,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我们举办了一次非常规范的拜师仪式。我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有了这种拜师礼,一般是在非父子或者非养父子之间传承时,增加承诺与誓言的份量,增强师徒双方的感情。这就是中医薪火相传的象征。这就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象征。

  现在我们的大家庭进一步壮大了,大家入门有先后,但就象一家人一样,要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相互信任,相互扶持,拧成一股劲,才可以营造学习和宣传中医的氛围。

  学习中医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知医识药,方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

  翻译成现代文的意思是:学习中医药,对上能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能用来解救贫苦百姓的病痛,对自己能用来保持健康保养生命。所以有一种说法:为人父母者不知医,是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是不孝。

  以后的时代,往哪个方向发展,都很难说。中国人历来多灾多难,刚过去的三年大疫也在提醒你们,谁敢保证你们这代人不会遇上战争和灾荒?光鲜亮丽的大医院只要没电,就是一堆废墟。但如果你学好中医,无论未来是好是坏,都多了一种为自己和家人保驾护航的手段,让家人远离病痛的折磨和困扰。

  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今天,还能减少疾病对家庭的拖累。中医是最养老的职业,没有退休以后不能干的担忧,也没有退休后的失落感。学好中医,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收入,不拖累子女,不用子女担心身体健康问题。等你们老了,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由自己去决定如何处置,利己,利人,利家庭,利社会。

  中医治病有简易性、自然性、廉价性、群众性、救济性、平等性的特点,在历史上就不是官医,不靠政府给予行政支持生存。中医的生存之道,自有其现实合理性,这一合理性在今天中国也完全适用。

  总而言之,学习中医可以适应自然、适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学中医能救世济人,终身有靠,独立自主,事业有成,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有自己做人的尊严,有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事业追求。

  当然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我一直认为,很多职业都应该学习中医,对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都可以将自身工作与中医结合,做出更有特色的工作成果,提升收入水平。

  不管中医事业未来的大环境怎样,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有口碑不错的中医,他们的诊室外面,总是排着长队,他们只认病好得快、少花钱、少折腾、少受罪。但是,觉醒的人总是少数。就眼下的整个中医界来说,传统中医受到了太多的干扰,继承和发展都已处于生死关头。我身处局中,感受自然更为强烈。一系列极不正常的现象,令人忧心,担心长此下去,国粹中医,会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大家不要被什么医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等等头衔给唬住,有些医生的眼界很小,他们的人生目标,早就远离了救死扶伤的初衷。热门疾病,扎堆投钱,冷门甚至罕见病、疑难重症领域无人问津,最后折腾到不行的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个情况是很可悲的。

  做中医就要人民大众的需要。群众不认可,这样的医学有什么用?我这一生,就和历尽劫难的中医药一样,磕磕碰碰走到现在,之所以能善始善终,推而不倒,还能有一点成就,最根本的一条是“有疗效,真正能为人民解决痛苦”,这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事实。

  一名中医师往往要经历多年的学习、临床实践、感悟等过程,才能领会师父的学术思想、诊疗经验,才能成长为合格的、优秀的中医师。这就需要精读经典著作、熟背常用方剂和中药,每次随诊前要温故知新,应诊时跟上师父的诊疗思维和看病的节奏,力求和师父达到“心有灵犀”的境界,如此学习,既可减少障碍,又可提高学习兴趣,成效也好。

  中医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也需要摸索很长一段时间。学习中医无法速成,是一个领悟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把不连贯的知识,串连成为完整的整体。

  对于参与临床训练的方法,开始可以自己的亲朋、好友、邻居、同学等为诊治对象,摸索着进行望闻问切、处方用药的训练;久而久之,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再认知,才能逐渐形成自身的感性认识。

  这几十年来我每天诊疗患者常常多达30~50 人次,从望、闻、问、切四诊,诸项检查的实施,到病例书写及记录各项诊疗措施的完成,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全心投入,若没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难以坚持下来的。所以要在思想上必须做好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

  治学之道虽无捷径可走,却有方法可循;要有毅力,还要勤奋,勤而得法,勤中有巧,勤字当头;平时我们要学会见缝插针,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从各种门类领悟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中医不只是学习一方一药的治疗,而是要善于思考,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培养中医感觉。我现在的一个药方,往往都经过了十年或十几年、至少几百上千个病例的反复验证。用药法度务须严谨,要精究配伍,贵在少而精,要擅长于平淡无奇中奏效。这都是需要时间打磨出来的。

  所谓“人必精、心必诚、事必勤、断必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要有抵抗诱惑的能力,甘于寂寞,耐心做学问,合理安排好时间,要将相当的时间都放在对中医学问的积累和提升上。中医是终生学习的职业,学习就是中医的生活方式,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因为种种的错误认识,中医药的实质和特色,可以说面临着全面萎缩和消亡的危险。我认为,中医想要有所突破,有所建树,就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坚守中医思维的“铁杆”中医。

  用中药的医生不少,但用中药的医生并不等于中医。其它医学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使得许多中医师在临证之际,不知不觉陷入了非中医思维模式。在中医领域,一直存在着用其它医学理论套用中药的风气。

  比如说冠心病,按中医理论分析,相关的病机可有肝郁、肾虚、阴虚、阳虚等,其治有疏肝行气、补肾、滋阴、温阳之不同。然而,很多中医院的医生,会本能地选用所谓具有扩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脂、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对中医怎样认识此病,他们完全没有从理论上清醒认识,置中医理论于不顾。

  再如遇到炎症就想到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想到平肝息风;葛根、丹参有“扩冠”作用,黄精、地骨皮有“降糖”作用,五味子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等等。这种以方套病、以药套病是废医存药的做法,完全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使中医精髓及特色丧失殆尽。

  离开中医对人体质的认识,离开中药与人的生命过程的相互作用,仅提取中药的某些成分,某些在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这已经根本不是什么“中医”,已经根本不是什么“中药”。而且其用于人体的药物效应,已不能体现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疗效果,而副作用却大大彰显。

  但是,任何时代都会有为中医扛旗的人,我们必须正本清源,返朴归真,坚定信念,凡入我门的弟子,一定要牢固确立并坚守中医思维,日后从医,不可妄自菲薄,对于理法方药,烂熟于心,拒绝做那种不伦不类的大夫。希望大家团结友爱,统一思想,统一目标,同心学习中医,互帮互助。我相信,就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获。愿大家都能学有所成。

 
上一篇:高国俊 下一篇:王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