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地方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地方动态

重庆推进“8大重大工程”,振兴发展中医药

发布时间:2023-12-30 14:17:27 阅读量: 来源: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将推进“8个重大工程”, 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巴渝岐黄工程)、中药质量提升与产业促进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综合改革工程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协同发展工程。

  12月28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方案》如何贯彻落实。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赵勇介绍,“十四五”以来,重庆市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我市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赵勇介绍,目前,全市有中医医院193所,其中公立中医类医院46所,每个区县至少有1所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80%的综合(专科)医院设置中医科室,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建成了“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中医药服务圈”。

  全市三级公立中医医院达到22所,二甲公立中医医院19所,在全国较早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行政区县全覆盖。

  2022年全市中医门(急)诊2416.1万人次、中医出院146.6万人次,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9.3%、15.0%。

  全市现有中医药人员2.46万人,每千常住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66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7.4%和6.5%。

  下一步,赵勇表示,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中医管理局将推进“8个重大工程”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见效。

  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做大做强市中医院,推动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到2027年,全市三甲中医医院不少于16家,二甲中医医院实现区县全覆盖。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能力,培育打造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5个、市级中医名科50个、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100个,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均设置治未病科室,康复(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90%,老年病科设置比例达60%。

  实施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推进市人民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创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科室。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诊疗模式,强化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

  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工程。促进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建设中医药古籍修复实验室、中医药古籍数字化图书馆。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重庆市中医药多学科融合创新中心、重庆市道地药材质量评价与鉴定技术创新中心等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中医药重点项目研究,形成高效益成果转化。

  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巴渝岐黄工程)。引进培养中医药首席科学家、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等中医药领军人才3-5名,新增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国家中医临床优才10名。评选巴渝岐黄学者50名、巴渝青年岐黄学者100名、重庆市名中医60名、重庆市基层名中医150名。

  实施中药质量提升与产业促进工程。提升中药材种业质量,建立道地优势和濒危药材种质资源保存圃不少于10个,选育大宗地产中药材优良品种不少于10个。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建设中药材生产GAP达标基地不少于30个,渝产优质GAP品种不少于20个,打造“大巴山药谷”。促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打造中药材加工企业聚集区,加强数字化技术、智能制造在中成药制药领域的应用,推动1-2个优质制剂品种向中药新药转化。

  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建设中国•重庆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建设市级中医药主题文化园3-5个。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大力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动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促进中医药开放发展。

  实施中医药综合改革工程。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开展市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县)建设。推动中医药数字化变革,加强智慧中医院、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探索开展智慧中药房建设。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立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组织,发布推广一批市级或行业中医药标准。

  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协同发展工程。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医院组建毗邻地区中医医共体,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势专科打造一批专科联盟。联合四川省共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在中医优势病种防治研究、中药制剂和新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合作。(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